记录maven 相关知识
配置本地仓库
1 | <settings> |
数组,
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集合的长度和容量可以动态扩展
数组只能通过下标访问,为整形的,只能通过遍历筛选,而集合提供了映射关系,可以方便查找
list 常用 排列有序 序列
list 实现类
Arraylist 数组序列
LinkedList 链表
queue 排列有序 队列
LinkedList 链表
set 排列无序 集
HashSet 哈希集
HashMap 哈希表
存储的是一个一个的对象
Entry 为map的内部类 键值对
key value 为一个映射, Entry 类的实例
Arraylist HashSet HashMap
泛型只是规定某个集合只可以存放特定类型的对象
并且会在编译期间进行类型检查
只可以直接按指定类型获取集合元素,或者子类型
泛型不能使基本类型,必须是引用类型的,不能使基础类型的。
如果一定要用基础类型,必须使用基础类型的包装类
int — Integer
long — Long
boolean — Boolean
read
ByteArrayInputStream
FilterInputStream
PipedInputString
PipedOutputStream
SequenceInputStream
Enumeration
DataInputStream
DataOutputStream
write
FilterOutputStream
ByteArrayOutputStream
PipedOutputStream
RandomAccessFile
File
文件和目录路径名的抽象表示形式。
FilenameFilter
实现此接口的类实例可用于过滤器文件名。
比如一个 ArrayList 类,在添加一个元素的时候,它可能会有两步来完成:1. 在 Items[Size] 的位置存放此元素;2. 增大 Size 的值。
在单线程运行的情况下,如果 Size = 0,添加一个元素后,此元素在位置 0,而且 Size=1;
而如果是在多线程情况下,比如有两个线程,线程 A 先将元素1存放在位置 0。但是此时 CPU 调度线程A暂停,线程 B 得到运行的机会。线程B向此 ArrayList 添加元素2,因为此时 Size 仍然等于 0 (注意,我们假设的是添加一个元素是要两个步骤,而线程A仅仅完成了步骤1),所以线程B也将元素存放在位置0。然后线程A和线程B都继续运行,都增加 Size 的值,结果Size等于2。
那好,我们来看看 ArrayList 的情况,期望的元素应该有2个,而实际只有一个元素,造成丢失元素,而且Size 等于 2。这就是“线程不安全”了。
“原子操作(atomic operation)是不需要synchronized”,这是Java多线程编程的老生常谈了。所谓原子操作是指不会被线程调度机制打断的操作;这种操作一旦开始,就一直运行到结束,中间不会有任何 context switch (切[1] 换到另一个线程)。
在多进程(线程)访问资源时,能够确保所有其他的进程(线程)都不在同一时间内访问相同的资源。原子操作(atomic operation)是不需要synchronized,这是Java多线程编程的老生常谈了。所谓原子操作是指不会被线程调度机制打断的操作;这种操作一旦开始,就一直运行到结束,中间不会有任何 context switch (切换到另一个线程)。通常所说的原子操作包括对非long和double型的primitive进行赋值,以及返回这两者之外的primitive。之所以要把它们排除在外是因为它们都比较大,而JVM的设计规范又没有要求读操作和赋值操作必须是原子操作(JVM可以试着去这么作,但并不保证)。
首先处理器会自动保证基本的内存操作的原子性。处理器保证从系统内存当中读取或者写入一个字节是原子的,意思是当一个处理器读取一个字节时,其他处理器不能访问这个字节的内存地址。奔腾6和最新的处理器能自动保证单处理器对同一个缓存行里进行16/32/64位的操作是原子的,但是复杂的内存操作处理器不能自动保证其原子性,比如跨总线宽度,跨多个缓存行,跨页表的访问。但是处理器提供总线锁定和缓存锁定两个机制来保证复杂内存操作的原子性。
原子操作是不可分割的,在执行完毕之前不会被任何其它任务或事件中断。在单处理器系统(UniProcessor)中,能够在单条指令中完成的操作都可以认为是” 原子操作”,因为中断只能发生于指令之间。这也是某些CPU指令系统中引入了test_and_set、test_and_clear等指令用于临界资源互斥的原因。但是,在对称多处理器(Symmetric Multi-Processor)结构中就不同了,由于系统中有多个处理器在独立地运行,即使能在单条指令中完成的操作也有可能受到干扰。我们以decl (递减指令)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读-改-写”过程,涉及两次内存访问。设想在不同CPU运行的两个进程都在递减某个计数值,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⒈ CPU A(CPU A上所运行的进程,以下同)从内存单元把当前计数值⑵装载进它的寄存器中;
⒉ CPU B从内存单元把当前计数值⑵装载进它的寄存器中。
⒊ CPU A在它的寄存器中将计数值递减为1;
⒋ CPU B在它的寄存器中将计数值递减为1;
⒌ CPU A把修改后的计数值⑴写回内存单元。
⒍ CPU B把修改后的计数值⑴写回内存单元。
我们看到,内存里的计数值应该是0,然而它却是1。如果该计数值是一个共享资源的引用计数,每个进程都在递减后把该值与0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是否需要释放该共享资源。这时,两个进程都去掉了对该共享资源的引用,但没有一个进程能够释放它–两个进程都推断出:计数值是1,共享资源仍然在被使用。
@see 类名
@see 完整类名
@see 完整类名#方法名
. @version
格式如下:
@version 版本信息
其中,“版本信息”代表任何适合作为版本说明的资料。若在 javadoc 命令行使用了“ -version”标记,就
会从生成的 HTML 文档里提取出版本信息。
注解(Annotation),也叫元数据。一种代码级别的说明。它是JDK1.5及以后版本引入的一个特性,与类、接口、枚举是在同一个层次。它可以声明在包、类、字段、方法、局部变量、方法参数等的前面,用来对这些元素进行说明,注释。
作用分类:
①编写文档:通过代码里标识的元数据生成文档【生成文档doc文档】
② 代码分析:通过代码里标识的元数据对代码进行分析【使用反射】
③编译检查:通过代码里标识的元数据让编译器能够实现基本的编译检查【Override】
@Override
它的作用是对覆盖超类中方法的方法进行标记,如果被标记的方法并没有实际覆盖超类中的方法,则编译器会发出错误警告。
@Deprecated
它的作用是对不应该再使用的方法添加注解,当编程人员使用这些方法时,将会在编译时显示提示信息,它与javadoc里的@deprecated标记有相同的功能,准确的说,它还不如javadoc @deprecated,因为它不支持参数,使用@Deprecated的示例代码示例如下:
@SuppressWarnings
其参数有:
deprecation,使用了过时的类或方法时的警告
unchecked,执行了未检查的转换时的警告
fallthrough,当 switch 程序块直接通往下一种情况而没有 break 时的警告
path,在类路径、源文件路径等中有不存在的路径时的警告
serial,当在可序列化的类上缺少serialVersionUID 定义时的警告
finally ,任何 finally 子句不能正常完成时的警告
all,关于以上所有情况的警告
深入理解Java:注解(Annotation)自定义注解入门
http://www.cnblogs.com/peida/archive/2013/04/24/3036689.html
1 | package cn.edu.tongji.cims.wade.system; |